RAW檔具有不可更改的特性,因此有人稱它為真正的數位底片,而RAW檔可以經由解RAW的專用軟體,做不同的修正、調整,然後再另外再儲存為JPG、TIF、GIF等不同的格式,方便運用到不同的地方,如網頁、文宣、書刊、照片輸出放大等等.......

使用RAW檔拍攝時,一個最重要的元素,就是RAW檔保留感光原件所接收到的一切資訊,不像JPG檔,內容被壓縮保留了畫面的局部資訊。兩種檔案經過後製軟體的瀏覽,能看到的細節就差了一大段,對於有畫面細節需求的使用者來說,建議還是使用RAW檔來做為拍攝的儲存格式,即便是RAW的所占的存檔空間較大。儲存檔案的資料裏有的一些差異有那些,接下來就來大略說明。

位元深度

位元深度是表示每一個像素(畫素)所包含的資訊量,以黑白色調為例,在1位元(bit)時,會有2個色調(Tones),在2位元(bit)時,會有4個色調(Tones),以此類推,黑白調在8位元時,會有256個色調,減去一個白色為底,共有255個色階,所以在修圖軟體的階調參數,階為0~255,黑白色調的實際表現,可以參考下方說明圖:

 

在彩色的世界裏,是以 R.G.B 3個顏色所組合而成(光的世界是 C.M.Y 3個顏色,R.G.的反補色),以一張8位元、256色調的彩色照片為例,它的內容會有24bit的資料容量(R.G.B各8bit),所以同樣的色階,黑白照片與彩色照片的容量差3倍,下圖為256色階的 R.G.B 組合成一張彩色照片! 

 

++=  

 

畫素越高的數位相機,就一定比畫素低的好?

購買數位相機時,許多人還停留在"高畫素"的迷思裏,許多人認為畫素越高,拍出來的照片越好,但是大多人都未注意到位元深度的相對重要性,決定一台數位相機的品質差異,位元深度是必需要加進來一同考量,這樣的比較數據會正確一些。


在相同的位元深度的數位相機上(CCD大小相同時),畫素越高,畫面的表現當然就越好越細緻,拿傳統底片來說,以相同尺寸大小的135底片來做比較,ISO50的底片一定比ISO400的底片要來的細緻,因為同一個底片尺寸大小裏,ISO50的底片,銀鹽粒子比ISO400的粒子還要小,而且數量更多,所以ISO50的底片拍出來的畫面也會比較細緻、較耐放大


但在數位的世界裏,要考量的地方就不只在於畫素這個部分,就拿剛發表一陣子的 Canon 5D Mark Ⅲ和Phase One P21+ 這台多年前就停產的數位機背來說,5D Mark Ⅲ的感光原件尺寸為36x24mm,畫素5760x3840=(約2211萬)/位元深度為14bit,而舊款Phase One P21+ 的CCD尺寸為44.2x33.1mm,畫素有4904x3678=(約1803萬)/位元深度為16bit,單單就畫素來說,5D Mark Ⅲ的2211萬畫素,比PHASE ONE P21+機背的1803萬畫素足足多了約有408萬畫素,實際上,兩台相機捕捉到的RAW檔資料數量,5D Mark Ⅲ並沒有比P21+來的多,反到是停產多年的數位機背勝出,原因在於Phase One P21+是以16位元在記錄RAW檔,而5D Mark Ⅲ是用14bit在記錄,對於這2bit的位元深度差別到底有多大呢? 答案是"4倍"的資料量! 請參見下方的位元深度表格說明.

 

位元 (Bits)

色調 (Tones)

1

2

2

4

3

8

4

16

5

32

6

64

7

128

8

256

9

512

10

1024

11

2048

12

4096

13

8192

14

16384

15

32768

16

65536

12 位元的相機RAW檔   DSLR 數位相機

14 位元的相機RAW檔   DSLR 數位相機

16 位元的相機RAW檔   Phase One數位機背

 

實際來計算每1畫素的資料量,14bit的DSLR相機的位元深度資料已相當的多,達到每1畫素=16384的色調,但是數位機背在這方面的位元深度資料更可怕,它的每1畫素居然=65536 的色調,位元深度差距4倍的資料,大家可以來計算一下兩台相機實際的RAW 色調資料差距,5D Mark Ⅲ = 2211萬(畫素) x 16384 (位元深度)  /  PHASE ONE P21+ = 1803萬(畫素) x 65536 位元深度) ,P21+機背的RAW色調資料量大於5D Mark Ⅲ有3.26倍之多。所以就算是畫素較少的機背,能捕捉到RAW資料量,還是遠大於135FF 的 DSLR相機許多 (就純RAW檔的捕捉資料來比較)。

 

有人也提到現在的輸出系統多為8bit、10bit的輸出環境,用不到16bit的資料檔案,但是在拍攝的時侯,如果能夠將畫面以較完整的資料的儲存方式保存拍攝資料,即使在科技越來越進步的這個時代,也許可以用往後較新的技術,再來重新修正這16bit的資料, 和JPG的壓縮檔案來做比較,應該還是非常有用的。


專業攝影者比較在意的還是照片的細節及色彩上的表現,能將拍攝當時的畫面,一次性的全部保留,是每個人所想要的,記綠在RAW裏的畫面資料越多越好,就像在底片的世界,許多攝影師往往追求更大片幅相機、更細緻的底片,道理是一樣的。

 

本身也親自實際拍攝過16bit的Phase One數位機背,其細節的層次表現,較14bit的 135 DSLR相機,要好上許多,即使也有轉接非數位的早期傳統鏡頭,因為數位機背這16bit的位元深度,讓鏡頭的表現,有更上一層樓的發揮! 而現在機背的動態範圍已達到12.5的EV值(最新款的IQ250機背則更高,有14級的EV表現),數位機背的拍攝動態範圍,已經超過135的DSLR相機相當的多,也比彩負底片的±5EV還要來的高,如果您是一個要要求細節多於機動性的攝影師,品質是您最重要的考量,那數位機背將會是最好的攝影器材選擇 (當排除價格比時)。

 

 

 

© All Rights Reserved 鄭智祥 - 2014

CHIH  HSIANG  CHENG  PHOTOGRAPHY 

johnnywork2001@gmail.com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hnnywork.C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